游客发表
感谢我们强大的合作伙伴与投资者 ENGIE,我们可以快速实施这个令人振奋的项目。
完善光伏产业链2016年,通威股份购买了四川永祥99.99%股权、通威新能源100%股权和合肥通威100%股权。严虎称,饲料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饲料企业都在向养殖业转型。
今年3月,通威股份宣布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合作,投建年产能5万吨多晶硅项目;8月,公司宣布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后端的光伏发电环节,近两年仍不是公司主要发展方向,待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后,将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和家庭分布式发电。在具备光伏发电条件的水面上,推广渔光一体模式。同时,有助于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通威股份副董事长、董秘严虎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在2019年率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着力打造渔光一体和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
严虎表示,在中游电池片环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片工厂,形成了3GW的单晶电池片和2.3GW的多晶电池片产能,未来将形成10GW的产能。公司将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全自动化和智能化。即将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合肥知名光伏企业将精彩亮相。
光伏电站的大量推广应用,助推我市成功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并获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称号。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还将重点推进光伏重大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24.7亿元。自此,合肥拉开光伏扶贫的大幕。
预计到2020年,全市累计并网扶贫光伏电站可达9700个,受益贫困户约2.6万户、贫困村2602个,给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光伏电站最大发电出力达70.3万千瓦,占我市夏季最大用电负荷的10.4%,为合肥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6年,全国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我市规上光伏企业实现产值399亿元,占全国的12%。创新不止 光伏扶贫模式全国首创2013年,我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选择5户农民家庭先行试点光伏下乡。经过三年发展,2016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就达到15%,比201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发电作出很大贡献。2013年,我市被列入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
即将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合肥知名光伏企业将精彩亮相。十三五期间,全市还将重点推进光伏重大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24.7亿元。继在全国率先出台度电补贴政策后,今年我市又出台节能量交易(试行)办法,允许光伏发电自用部分参与交易获取收益,为全国首创。其中,晶澳太阳能产值突破100亿元,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产值分别突破60亿元、50亿元;阳光电源连续两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通威合肥基地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光伏电站最大发电出力达70.3万千瓦,占我市夏季最大用电负荷的10.4%,为合肥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市正在打造的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将是我市在光伏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光伏电站的大量推广应用,助推我市成功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并获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称号。目前,全市累计并网户用光伏扶贫电站5649个、贫困村集体电站214个。
发展迅速百户光伏产业链企业齐聚合肥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和引导培育,我市聚集光伏产业链企业近百户,规上企业26户。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吸引行业领先科研团队,实现智慧能源重点难题攻关、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智慧能源产业聚集发展。2016年,全国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我市规上光伏企业实现产值399亿元,占全国的12%。在政策领域,我市也是不断推出创新之举。从电池片、逆变器到光伏支架等配套产品,我市已经建成了覆盖光伏产业生产各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从家庭屋顶电站到渔光互补大型地面电站,我市光伏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全国最早推进度电补贴到打造智慧能源平台,我市在光伏发展领域不断推出全国首创之举。2013年,我市被列入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
经过三年发展,2016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就达到15%,比201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发电作出很大贡献。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形象展示的一张产业名片。
2013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产值142.76亿元、246.81亿元、309.27亿元、399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持续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效果凸显 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共赢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为我市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我市能源消费品种过度依赖煤炭,占比一度高达70%。预计到2020年,全市累计并网扶贫光伏电站可达9700个,受益贫困户约2.6万户、贫困村2602个,给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光伏扶贫的模式在全国还属首创。自此,合肥拉开光伏扶贫的大幕。这些项目投产后,我市光伏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向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光伏累计发电15.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万吨。
从最初的个人光伏电站到村集体光伏电站,我市光伏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光伏产业成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成效显著。创新不止 光伏扶贫模式全国首创2013年,我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选择5户农民家庭先行试点光伏下乡
帮扶贫困户种植农作物脱贫先立志,不能仅靠光伏发电项目分红。自去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协挂钩帮扶联新村,驻村工作组以扶贫先扶志为抓手,让联新村贫困户家庭、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都有很大改观。值得一提的是,联新村将把市政协的旅游+扶贫项目融入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主要以光伏发电站为中心,打造联新村特色旅游+扶贫,增设了停车场、开心农场、特色民宿、生态垂钓园四个项目。贫困户的收入来源正在逐渐拓宽,家庭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据悉,该光伏扶贫项目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超过3000元/年。根据帮扶目标,至今年底该村剩余的53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他的主要经济压力来源于供孩子上学,在市政协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不仅种了5亩茨菇,还种了花生、水稻、苦瓜等,希望通过自己的勤恳劳作,为孩子谋划出更好的未来。从目前来看,茨菇和晚水稻长势良好,收成有望。
去年底,我们村有26户贫困户40人脱贫。近日,广东惠州市政协驻村干部兼联新村第一书记张金华高兴地向东时记者介绍,村里今年6月底开始投产的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有了可观收入。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